从“传家锅”爆火案例,看知识产权布局的硬核价值热门
近日,“传家锅”凭借30年前的专利意外走红,堪称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实战课。该企业从专利到商标的精准布局,完美诠释了“产品未动,知产先行”的硬核逻辑。下面,我们分三点深入剖析这一案例。
一、前瞻性专利布局:30年前的智慧投资
在1995年,许多企业尚不知专利为何物时,传家锅的创始人便投入数百元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(专利号:95227159.1)。这笔当时看似“奢侈”的投资,却在30年后成为产品溯源的关键线索——锅把上的专利号直接帮助网友找到生产厂家,引爆流量。
重点1:专利是产品的“身份证”
专利公开信息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,即使年代久远,也能为产品提供溯源依据。传家锅的案例证明,早期专利布局不仅是技术保护,更为品牌积累隐性资产。

重点2:投资眼光决定长期回报
老板在1995年肯花重金申请专利,体现了超前的知识产权意识。这种布局思维,让企业在30年后轻松承接“泼天流量”,实现零成本品牌曝光。
二、硬核保护:专利无效的考验与持续价值
传家锅的专利并非一帆风顺——它曾遭遇无效挑战,但专利权人通过提交意见陈述,硬核应对并维持专利有效。这一过程凸显了专利质量的含金量。
重点1:无效程序是专利的“试金石”
只有经得起挑战的专利,才能真正为企业护航。传家锅在1998年成功抵御无效请求,证明其技术方案在当时具备实质创新性。

重点2:持续维护彰显战略定力
专利权人不仅申请专利,更愿意投入成本应对纠纷。这种全程维护意识,确保了专利在保护期内始终“在线”,为产品筑起护城河。
三、无缝衔接:商标保护接棒过期专利
专利保护期有限,但传家锅的知产布局并未止步。企业早在2018年注册了商标“汇十方”,在专利过期后精准切换至品牌保护模式。
重点1:商标是专利失效后的“接力棒”
当专利过期,产品若继续标注专利号即构成假冒。传家锅通过商标“汇十方”区分商品来源,既合规又延续了市场辨识度。

重点2:未雨绸缪的商标战略
老板提前6年注册商标,再次体现其知产布局的连贯性。这种“专利+商标”双保险模式,确保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均有护盾。
结语
传家锅的案例告诉我们:知识产权不是成本,而是投资;不是点缀,而是核心竞争力。江西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呼吁广大企业——唯有将知产布局融入战略基因,才能在未来市场中抢占先机。如果您需要专利、商标等全方位规划,欢迎联系我们,为您的品牌打造“传家宝”级的保护体系!
【关注江西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,获取更多知产实战洞察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