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红“小影夫妇”翻车背后,商标布局不容忽视的三大警示互联网
一、案情回顾:偷逃税与商标抢注双重打击
近日,拥有932万粉丝的网红“小影夫妇”因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款超过2300万元,其社交账号也因违规被平台封禁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二人在税务问题暴露前后,还长期面临商标被他人抢注的知识产权困境。

据查,早在2020年就有多家公司及个人抢注“小影夫妇”商标,涉及第35类广告销售、第41类教育娱乐、第3类日化用品和第5类医药等多个类别。尽管团队事后积极维权,但仅部分抢注商标被成功无效,其余因“在先使用证据与抢注类别不匹配”等原因维权失败。
重点提示:商标保护具有严格的类别限制,即便已在某一领域具有知名度,若未及时进行全类别或关联类别注册,仍将面临品牌被他人合法使用的风险。
二、商标布局为何如此重要?
从小影夫妇的案例可以看出,即便团队在发现抢注后启动法律程序,也未必能全部追回权利。其成功无效的第35类与第41类商标,得益于提供了早期直播画面、带货数据等使用证据,证明在抢注申请前已具有一定影响力。然而,在第3类与第5类商标争议中,因未涉足相关领域,缺乏对应类别的使用证据,最终维权失败。

商标布局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品牌发展的“防火墙”。近年来,从“手工耿”“疯产姐妹”到“晓华理发店”,因商标被抢注导致品牌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。网红IP若只关注流量变现,忽视知识产权保护,一旦品牌价值提升,抢注风险将成倍增加。
核心建议:
? 品牌创立初期即应进行核心类别注册
? 根据业务拓展方向,提前布局关联类别
? 保留完整的商标使用证据链,包括宣传资料、销售记录等
三、专业布局策略:防患于未然
作为知识产权代理机构,我们建议所有内容创作者与品牌方从以下三方面构建商标保护体系:

1. 早注册、广覆盖
在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之前,优先注册核心类别(如第35类销售、第41类娱乐),并逐步覆盖潜在业务领域,避免他人“见缝插针”。
2. 证据留存常态化
日常经营中注意保存商标使用证据,如平台账号信息、商品包装、宣传材料、交易记录等,为可能的异议或无效程序提供支撑。
3. 动态监测与及时维权
商标保护不是一劳永逸,需定期监测新申请商标情况,发现抢注行为及时采取法律行动,提高维权成功率。
总结:商标布局是品牌长期发展的基石。与其在危机出现时疲于应对,不如在流量崛起之初就做好知识产权规划,为品牌筑牢“护城河”。
本文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rw2015.com/hulianwang/13803.html




